發布日期:2023-04-23 浏覽:
姓名:于海濤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科:心理學
職務:心理學系主任
電子郵箱:20190011@wz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溫州茶山溫州大學南9-D302室
郵 編:325035
研究方向:社會認同與群際關系、教師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及工作經曆
u 2009.09-2013.06,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博士
u 2003.09-2006.07,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碩士
u 2006.08-2019.01,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講師、副教授
u 2016.02-2017.02,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博士後
u 2017.09-2017.12,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高級訪問學者
u 2019.02-至今,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特聘教授、學術帶頭人
專業及研究領域
專業:應用心理學
研究領域:教學與學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學術成果
一、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640030,基于勝任力的新疆雙語教師培訓體系構建研究, 2017/01-2018/12, 21 萬元,結題,主持。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XJEDU020315B01,基于勝任力的新疆雙語教師培訓需求分析, 2015/07-2017/06, 6 萬元,在研,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1450253,全球化時代跨界民族國家認同的心理機制——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為例, 2015/01-2018/12, 46 萬元,結題,主持。
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新疆民族交往心理與民族關系研究,2011/06-2016/05, 10 萬元,結題,第一參與人。
5.石河子大學高層次人才項目, RCSX201305,民族旅遊對民族心理融合的影響研究——多元文化觀、文化焦慮的中介作用, 2014/01-2015/12, 3 萬元,在研,主持。
6.石河子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項目, RWSK13-Y16,民間遊戲對維吾爾族兒童社會的影響研究, 2013/12-2015/11, 2 萬元,已結題,主持。
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般項目,XJEDU0203125C01,民族心理融合的社會心理模型研究——以新疆地區為例,2012/07-2014/06, 2 萬元,已結題,主持。
8.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10YJC880098,新疆地區青少年公民意識及其培養研究, 2011/01-2013/12, 7 萬元,已結題,第一參與人。
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10YJCXLX041,新疆地區青少年民族意識與民族認同研究, 2011/01-2013/12, 5 萬元,已結題,第一參與人。
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 09YJCXLX020,跨界民族地區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以新疆地區為例, 2010/01-2012/12, 5 萬元,已結題,主持。
二、代表性論文
1. 于海濤 ,李嘉誠,想象接觸改善群際态度:民族觀的中介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2020,17(1)。 CSSCI
2. 劉陽 ,聞素霞,于海濤,“民漢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族際接觸對跨民族交往的影響——以新疆高校蒙古族和漢族大學生為例,民族教育研究,2017, 28(1): 31-37。 CSSCI
3.于海濤 ,李嘉誠,張靓穎,跨界民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内容及其測量工具編制,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 2016,: 127-145。 CSSCI
4. 喬親才 ,嶽紅,于海濤,學校重組時期初中生心理健康與學校歸屬感的相關研究,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6, 32(12): 70-74。北大核心
5.秦秋霞 ,于海濤,喬親才,全球化時代跨界民族國家認同的心理機制,心理科學進展, 2015,(05): 745-754。 CSSCI
6. 堯麗 ,于海濤,段海軍,喬親才,想象接觸對大學生内隐态度和外顯态度的影響,心理科學, 2015,(05): 1074-1080。 CSSCI
7.于海濤 ,金盛華,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觀及其影響因素,教育學術月刊, 2015,(05): 82-88。雙核心
8. 于海濤 ,張雁軍,金盛華,種族内隐理論:回顧與展望,心理科學,2014,(03): 762-766。 CSSCI
9. 姚敏 ,周生江,于海濤,道德價值觀對大學生道德行為的影響:人格的中介作用,中國特殊教育, 2015,(09): 77-82。 CSSCI
10. 于海濤 ,秦秋霞,張瀾,想象交往:減少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偏見的新策略,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15,(08): 42-44。北大核心
11. 于海濤 ,張雁軍,喬親才,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認同内容及其對群際行為的影響,心理科學進展, 2014,(05): 857-865。 CSSCI
12. 于海濤 ,楊金花,張雁軍,金盛華,想象接觸減少偏見:理論依據、實踐需要與作用機制,心理科學進展, 2013,(10): 1824-1832。 CSSCI
三、學術著作
1. 秦秋霞、于海濤,當代中國公民教育價值取向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
2. Hai Tao Yu,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 Questionnaire Between Uighur and Han University Student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ummit Forum of China’s Cultural Psychology, Tian Xie, Lisa Hale, and Jin Zhang, et al., The American Scholars Press, pp 138-143, American, 2014/8/15
獎勵榮譽
第五屆(2014 年) 石河子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第六屆(2016 年) 石河子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6 年遴選為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5112”專業帶頭人
2015-2017 年入選石河子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與對口支援高校名師“結對子”計劃
2014 年石河子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優秀指導教師
2014 年石河子大學本科生論文優秀指導教師
2014 年石河子大學教學研究實踐獎
2014 年遴選為石河子大學“3152”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人才培養計劃
人才工程 /學術兼職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實驗室兼職研究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發展與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兼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民族心理學專委會委員、青年工作者專委會委員
中國心理學會文化心理學專委會委員
國際跨文化心理學會會員
亞洲社會心理學會會員
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會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管理科學部通訊評審專家
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 2017 年青年獎評審專家
學術講座及會議
1. Yu, H., & Jin, S., The effect of lay theory of ethnicity on cross- ethnical interaction in polycultural context, 11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Philippines, Cebu,August 19-22, 2015
2. Yu, H., & Jin, S. Polyculturalism and assimilation, which is more effective?The effect of context and lay theory of ethnicity on cross-ethnical interaction 上海,第九屆全球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讨會, 2015,8.26-28
3. Yu, H., Jin, S., & Hong, Y. Imagined Intergroup Contact Reduce Intergroup Bias Through Epistemic Unfreezing,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Tokyo, Japan, July 24 - 29, 2016
4. Yu, H., & Jin, S. Polyculturalism and Assimilation, Which is More Effective? The Effect of Context and Lay Theory of Ethnicity on Cross-Ethnical Interaction,The 23r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Nagoya, Japan, July 30 - August 3, 2016
5. Yu, H., Zhang, L., & Hong, Y. The effect of group identity on intergroup perception,12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Aukland, New Zealand, July 26 - 29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