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3-21 浏覽:
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家校社協同育人,成為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溫州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和鄭小俠工作室在2023年嘉昆太溫家校合作論壇分會場共同展示陳同學的案例,百餘名嘉賓和家長參加論壇。
溫州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家庭家教家風講師團團長、溫州市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周奇教授,全國模範教師鄭小俠老師,瓯海中學金志正校長、陳豪的父親以及初中及高中班主任老師等嘉賓和各位家長一起走近陳豪,了解不補課的陳豪。
此次定制課程工作坊講述了一個優秀學生的成長故事。陳豪是一位小學頑皮且成績隻算中等的孩子,卻從未補過課最後竟在高考以699分的裸分被北大航空航天大學錄取。本次學生成長案例訪談以鄭小俠老師為主持人,周奇老師等人作為嘉賓,首先以陳豪的自述短片徐徐展開,在短片中他指出自己能夠獲得成功的秘訣主要是父母的信任和一直的鼓勵,以及很幸運地遇見了令他重拾信心的老師們,同時他指出不要盲目補課,學習更多的是靠内驅力。在訪談中,鄭小俠老師接着訪談了陳豪的父親,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支持他。而陳豪的兩位班主任老師都高度肯定陳豪,不管是在班級作為班長處理班級事務,幫助同學解決學業上的難題,或是在高考選擇專業上毅然選擇航天航空的專業,他一直是一位極其有責任心的孩子。陳豪曾向他的高中班主任老師堅定地說道:“航天航空事業是他的選擇也是他的夢想,他不怕吃苦。”金校長的深度解讀、小俠老師的熱情似火、兩位班主任的真情流露和陳爸爸的樸實無華,周老師的精彩點評都讓與會人員流連忘返!周老師也在訪談中字字珠玑,向在座的各位家長們傳授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見:家庭是孩子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重視孩子的品德培養。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周奇老師特别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陪伴更是其中最獨特的形式之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父母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如同案例中陳豪的家國情懷就與父母教育密切相關,他能為國歌中的歌詞感同身受,能将國家未來的命運和自己緊緊相連,真正地演繹了現代版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擺脫了盲目跟風補課的迷局。周奇老師提出,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教育,讓陳豪擁有不一樣的格局,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周老師以和藹可親的态度、平實生動的語言與在座的家長們交流分享,“雙減”不減父母的責任,不減父母的陪伴,家長們可以有更多時間與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時光,共同呵護孩子成長,共享美好時光。讓父母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工作中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學生成長案例課題組紮根溫州學生成長實際,不斷加強來自身邊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真實案例征集和篩選工作,通過案例的宣傳推廣和研究,營造“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期待更多的溫州學生案例加入!
相關鍊接:http://www.dzwww.com/xinwen/jishixinwen/202303/t20230320_11578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