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4-18 浏覽:
為了幫助教師能夠提前預判哪些學生可能出現厭學拒學現象,識别厭學拒學根據嚴重程度在認知、情緒以及社會功能等方面的症狀表現;助力家長做好有厭學現象的心理輔導以及出現厭學拒學之後的幹預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規避厭學拒學現象的發生,4月14日-4月16日,來自全省多個地市的教師齊聚一堂,參加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心理學系朱浩亮副教授執教的《初中學生厭學拒學問題的預防及高效幹預六部曲》培訓。
朱浩亮副教授從四個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着手,講解了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應對措施,即:幼兒期要在遊戲中學會樂己;童年期要在鼓勵中學會閱己;少年期要在規則中力争悅己;青年期要在整合中實現越己。“樂己--閱己--悅己--越己”短短八個字串起了3歲—18歲青少年發展中的心理特點以及成因分析。此外,朱教授根據青少年厭學心理的基本理念從整體性、根源性、支持性、生态性、可塑性、早期性6個方面結合實際的案例經驗為學員們總結出“評估--疏通--柔揉--拉鋸--回歸--自助”的青少年厭學心理幹預“六部曲”,把遇到的複雜厭學問題簡單化,再把簡單的問題具體化。
賀玉玲老師的主題分享《初中生常見的心裡與行為問題》,從青少年健康成長引路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識别并應對常見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三方面的課程綱要,并結合真實的案例,逐一地為學員們分析了厭學症狀的種種情緒上、認知上、行為上的表現,以及出現該行為的目的性和家長在孩子出現相應行為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黃呂娜老師的實操案例解讀分享使學員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課上黃老師先帶領學員回顧了厭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并進行了延伸,總結了厭學拒學問題的五大根源症結即情緒消極、認知偏差、人際不良、專注度過高(低)、成就感差,,并逐項進行了成因分析。然後進行了案例操作的分析,最後又和學員們探讨了“學校可以為孩子的‘厭學’做些什麼?”
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基于理論。厭學拒學問題的背後,隐現出的教育問題值得老師們深思。經過本次學習,學員們對厭學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厭學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對于厭學問題的解決,也有了更多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