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10-09 浏覽:
姓名:雷勵華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科:教育技術學
電子郵箱:20210551@wzu.edu.cn
通信地址:浙江省溫州市茶山高教園區溫州大學北校區
郵 編:325035
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教育教學變革、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技術支持的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
教育及工作經曆
u 1998.9-2002.7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
u 2002.7-2013.9 浙江農林大學工作
u 2008.7-2011.7 浙江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畢業
u 2013.9-2017.7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博士畢業
u 2017.7-2021.12 嶺南師範學院教育信息技術系工作
u 2021.12-至今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工作
專業及研究領域
專業:教育技術學
研究領域: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支持的教育變革、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支持的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
學術成果
一、科研項目
1.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促進農村教育生态建設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國家一般課題,主持)
2. 以信息化促進湛江地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路徑研究(湛江市2018年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主持)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廣東省教育精準扶貧“三位一體”實踐路徑研究(2019年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主持)
4、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地方本科院校實踐類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研究(嶺南師範學院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主持)
5、技術擴散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生态研究(廣東省協同創新平台2017年一般項目,主持)
二、代表性論文
1、數據驅動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第1作者)
2、農村師資供給改革的社會學審視與技術治理邏輯構建(繼續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第1作者)
3、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内涵演變與提升模式(電化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第1作者)
4、優質均衡視角下區域同步互動課堂建設路徑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第1作者)
5、教育信息化2.0時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路徑反思與重構(中國電化教育,2019年第10期,第1作者)
6、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區域同步互動課堂建設模式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第1作者)
7、教育信息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國内研究綜述(電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第1作者)
8、地方高校實踐類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創客教育理念視角(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年第10期,第1作者)
9、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生态構建研究(教師教育論壇,2018年第5期,第1作者)
10、信息時代教師技術适應特征及其分析框架構建(嶺南師範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1作者)
11、面向農村教學點的同步互動混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11期,第1作者)
12、基于人本主義理論的實驗室開放策略(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年第9期,第1作者)
13、協同視角下的區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模式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6年第7期,第2作者)
14、面向教師專業發展的視頻案例資源建設策略探析(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第9期,第2作者)
三、學術著作
1、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生态研究(專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2、未來教師信息化教學智慧的培養(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2年出版);
3、新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教程(教材,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主編,2018年出版)。
獎勵榮譽
1、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排名第3);
2、2019年指導學生獲得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1項;
3、2019年被評為第十五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4、在嶺南師範學院工作期間,先後獲得學校優秀共産黨員、師德先進個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優秀本科論文指導教師、優秀科研人員等榮譽稱号;
5、2011年獲得浙江省高校教師教學軟件設計大賽一等獎。
人才工程 /學術兼職
溫州大學瓯江C類人才
學術講座及會議
1、2019年1月為西藏林芝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班做講座,主題為“學科教師TPACK知識框架發展”;
2、2019年12月為廣西柳州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班做講座,主題為“同步在線課堂背景下的教學研究與管理”;
3、2020年9月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項目組分論壇講座,主題為“優質均衡視角下以信息化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生态建設”。